单调的政务信息,难以吸引公众眼球。经过专业人士的“再加工再创作”,推出的“环保电子书”一经发布,就受到各类新媒体广泛传播。
记者4月20日获悉,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的政务媒体创新模式,受到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通报肯定。
在2021年度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绩效评估中,市生态环境局获评优秀等次,同时获评优秀创新单位。
该局以更广阔的新媒体运营站位,创新了“二微一站”的内容生产模式,受到网友好评。
其中,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网站旗下的“环境质量地图”和“环保电子书”专题栏目荣获网站优秀创新案例。
环境质量地图,结合图表、空间地理信息、统计分析报告等形式,创新整合空气环境质量实时、日报、大气颗粒物源解析、健康导读、饮用水水质情况等信息资源,可视化呈现武汉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,形成易读懂、易传播的发布模式,有效提升信息发布的实用性。
环保电子书,通过数字化、图表化、视频化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环保类电子期刊。例如,府河湿地生物图鉴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、低碳试点案例汇编、武汉市生态环境期刊等电子期刊,站在网友的视角,解读环保业务工作,对单调的、程式化的信息进行梳理提炼、归纳重组,形成更新颖亮眼的“新闻产品”,得到新闻媒体关注、转载及公众广泛的认可。
政务微信公众号“武汉生态环境”,创新解读“二十四节气”,精心制作“我的环保故事•少年说”“大美武汉绿镜头”“‘绣’美大武汉”“武汉环保人陪你过大年”,“环保女神,最美如你”等专栏,发布内容主题鲜明,形式新颖,既做好了生态环境宣传教育,也主动引导了宣传舆论氛围。
政务官方微博“@武汉生态环境”,全年发博9870条,其中原创7105条,阅读量达到4900.2万,微博粉丝166万。“#四季涨渡湖——生物多样性”“#汉蓉两地云赏樱、云赏秋#”“#博士话环保#”“#晒武汉美景#”等,探索微博特有的跟进式报道模式,联合生态环境科研部门、科技工作者、环保志愿者、微博网友开展沉浸式科技普及工作,这种平实亲民的信息传递,让公众更乐于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