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陶唐乡邱坊村的高标准农田里,收割机正来回穿梭收割二晚稻,饱满的水稻颗粒入仓,剩下的秸秆全部打碎直接还田,作为有机肥料使用。
“利用大型收割机收割,既让群众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脱出来,又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,还可以增加了土壤肥力和有机质。”邱坊村党支部书记吴志权说。
邱坊村两季水稻种植面积近4000亩,年年都要产生大量的秸秆。在持续保持高位利用的压力下,如何处理秸秆,成了当地老大难的环保问题。
“过去,村民处置秸秆方法简单,大多是一烧了之。”吴志权回忆道,焚烧秸秆时通常烟火漫天,空中到处飘落着烟灰,每逢收割季节,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味。
永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熊德强表示,秸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微小颗粒物以及氮氧化合物,不仅造成大气环境污染,还有害人类健康,“就地焚烧是秸秆处理手段中最不科学的一种方式。”
从一烧了之到回收利用,邱坊村群众对秸秆的态度转变,源自于陶唐乡积极转变工作方式,化“堵”为“疏”,推动秸秆综合高效利用,将“生态包袱”变为“生态财富”,实现小秸秆做出环保富民“大文章”。
除了直接还田,陶唐乡还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当地果树、养殖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,推动秸秆“五化”利用。旋转、压实、打包、运走……近日走进陶唐乡娄元村的田间地头,机声隆隆,打包机正在田间对秸秆打包,转眼之间,一个个方形秸秆堆落地而成。
“目前,这些秸秆都有了新去处,将送往企业或基地,成为肉牛饲料、食用菌基料、产品制作原料。”娄元村党支部书记吴文传介绍,收割季节,乡里都会组织一批人员和机械下田打包收走秸秆,“我们打包不用花一分钱,卖了秸秆还有一定的经济收益。”
现如今,陶唐乡已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基础、集体经济合作社为纽带、农民为本的秸秆回收储运体系,覆盖全乡农田。“截至目前,全乡完成对5000余亩农田秸秆回收利用,预计可以回收利用8000亩农田秸秆,收储秸秆量将达到2000吨。”陶唐乡人大主席刘萍表示。
陶唐乡探索秸秆资源利用路径,正是永丰县大力推行秸秆肥料化、饲料化、燃料化、原料化、基料化“五化”利用的一个缩影。目前,永丰县拥有秸秆利用企业6家,建成秸秆收储中心3个,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.47%。